小白 发表于 2019-11-15 09:51:05

胜芳镇南拾锦会 历史发展

“高罩中幡头一道,后跟着拾锦玩得欢;马小来把盘子耍,用手又把盘子扇;将盘子扇了个团团转,然后玩了大接竿……”这是在胜芳镇非常流行的一首夯歌《闹庙》的一句歌词,这个歌词记载的是1859年胜芳镇花会在水上出会的盛况,耍盘子、大接竿是胜芳镇南拾锦会的代表项目。胜芳镇的拾锦会历史上有两道,按所在的地域被分为了南拾锦会和北拾锦会。上世纪初南拾锦会因历史原因停办多年,期间南拾锦会的会头(主事人)几经更换。直到民国25年(1936年)当时在刘启林、赵海林、杨茂泉、刘萌田及一位姓白的师傅努力下,南拾锦会重新恢复。到解放后,刘启林为当时南拾锦会的会头,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南拾锦会的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1963年之后,南拾锦会得到了再次重新恢复,但是好景不长,没有几年又爆发了“文革”。“文革”爆发后,南拾锦会又被迫终止了活动,并且所使用的道具、乐器俱被毁。1976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胜芳的多道传统花会纷纷恢复,南拾锦会也同时恢复了起来。可惜的是由于各种原因与南拾锦会齐名的北拾锦会没有重新拾起来。令人欣慰的是1978年,北拾锦会的部分会众来到了南拾锦会一起交流并参加摆会活动,于当年被划归到永革大队(现中山街委的前身),统一简称“拾锦会”,由南拾锦会的原会头刘启林老师傅的长子刘省吾担任新会头,并在会众、热心企业及永革大队(现中山街委的前身)的帮助下,大家集资购买了所需乐器和表演道具,于1979年以拾锦会的身份参加摆会。不论是在解放前还是解放后,南拾锦会中都涌现出很多的人才,被胜芳人称为“坛子刘”的刘家人;还有解放后从会里走出来的杂技大师刘平银,他早在1958年就被天津市和平区杂技团录用,并成为了团里的台柱子;以及家喻户晓的民间艺人张宝财等。1988年杂技大师刘平银,在随天津市和平区杂技团在济南的一次演出中为了救场前面表演的魔术演员,导致身体受伤,在回到胜芳养伤期间,刘平银多次前往南拾锦会进行指导,并多次邀请天津曲艺界的知名演员前来表演;这个时期也可谓南拾锦会最为辉煌的年代,会里的会众数量多,各种杂耍技艺不但会众掌握的精,而且前来学习的孩子也很多,为南拾锦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文场乐队甚至能组成一个乐社班子,当时这批入会学习的孩子们,成为了今日南拾锦会得以恢复的主力军。并且在每年元宵节期间的摆会上,南拾锦会由于其阑珊的乐声,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不仅在整个摆会队伍中显得非常有特点,而且非常受群众的欢迎。1992年之后,胜芳快速地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工厂林立,胜芳人也从农民变成了企业主或工人。这给胜芳的花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很多胜芳花会的规模越来越小,前来学习的孩子也越来越少,南拾锦会也是鲜有孩子前来学习,会众也都忙于各自生意,疏于练功,会里的运营越来越艰难,2005年举步维艰的南拾锦会不得不暂停了活动。至此,在胜芳摆会队伍中再难觅到南拾锦会的身影。但是,胜芳人并没有忘记南拾锦会,迫切的想看到既有音乐又有杂技的传统百年老会。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胜芳陆续有多道花会得以恢复,并且参加元宵节摆会的花会从不到三十道到今年的近五十道。参加摆会的花会越多,人们越是怀念南拾锦会,大家都迫切渴望看到南拾锦会,重新出现在元宵节的摆会上。2019年终于在中山街委及社会大众的支持下,南拾锦会得以恢复,老会众相互奔走,重新归队;中山街委专门为其提供了练习场所,有了重新恢复的保障;由于中断的时间比较长,原来的很多道具都已经破损,缺乏资金来添置新的道具,在乡艺总会的号召下,通过网络向社会募捐,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捐款数达到了三万多元,充分体现了胜芳人对南拾锦会的钟爱。在2019年的6月份,中断了近十五年的南拾锦会终于得以恢复,并且参加了农历六月二十三的火神祭祀仪式,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表演形式在南拾锦会内有这样一幅对联“拾全技艺永传流古今称妙术,锦绣才华争毕露中外仰奇观”,这幅对联讲的就是南拾锦会的表演形式,以杂耍为主,魔术为辅并有非常传统的音乐伴奏。深受群众喜欢的杂耍项目有:(一)惊险刺激的大接竿,嘴咬一根小木棍,末梢顶起6米多长的竿子,竿子上还要耍盘子;(二)分白天和晚上表演的水火流星;(三)顶花坛、蹬大缸;(四)传统顶功杂技及口签子杂技;(五)飞叉表演等几十个杂技表演项目。魔术项目主要为传统古典戏法。并且在每个表演项目中,还需要有非常传统的音乐伴奏,具有典型的“场合用乐”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功能性之一,这也是南拾锦会的特色之一。南拾锦会的乐队伴奏被称为文场,有笙、管子、云锣、笛子、唢呐(亦称海笛),管子一小哨为主,在吹一些解放后的红歌时候常用大哨。南拾锦会在每个精彩的杂耍表演中,要辅以一段音乐伴奏,南拾锦会所使用的多为被称为十番乐传统小调,如【浪淘沙】、【锁莲枝】、【二小放牛】、【探亲家】、【寡妇瑞】、【苏武牧羊·胖娃娃】、【放风筝】、【拔大葱】、【抓半子】、【送四门(送情郎)】等数十个中小曲牌。南拾锦会依旧使用工尺谱为记谱方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现在每天晚上,南拾锦会的新老会众都会赶到会里进行练功,南拾锦会的杂技表演难度大,需要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方可数量掌握,由于中断的时间比较长,现在会里掌握口门子功夫的会众已经不多,古典戏法也失传了不少节目,随着机器生产的普及,有些特殊道具的制作也比较困难了。为了南拾锦会的传承有序,会里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尤其是希望能有走进当地的校园,从娃娃抓起胜芳花会的传承。

快乐自己活 发表于 2019-11-19 11:38:41

谢谢大家的关注

刘伶侯 发表于 2019-11-20 19:41:10

胜芳镇南拾锦会是一道技术难度高、观赏性强的花会,能恢复起来确实不容易,值得称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胜芳镇南拾锦会 历史发展